2025年3月,國家藥典委員會正式頒布新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(以下簡稱“2025版藥典”),并同步發布配套實施解讀文件。此次藥典修訂對藥包材檢測標準的執行、變更管理及質量控制提出了新要求,標志著我國藥包材監管體系進一步向科學化、規范化方向邁進。
一、藥包材檢測標準的核心變化
根據公告要求,2025版藥典實施后,原2020版藥典及2015版YBB標準中涉及的藥包材通用檢測方法均以新藥典為準。這意味著藥包材企業在檢測方法上需全面對標新版藥典,尤其需關注《本版藥典(四部)與原藥包材通用檢測方法對照表》中的技術調整。例如,物理性能測試、化學兼容性分析、生物安全性評價等關鍵項目的檢測流程或參數可能面臨更新,企業需系統性核查現有標準與新規差異,避免檢測方法滯后帶來的合規風險。
二、企業應對標準升級的關鍵策略
1.標準執行與驗證并重
藥包材企業需在確保材料符合藥用要求的基礎上,結合2025版藥典及2015版YBB品種標準制定質量控制方案。對于檢測方法變更,需通過科學的驗證流程(如方法學驗證、設備適應性測試等)確保新標準實施的可行性,并在年報中提交完整的技術資料,包括修訂后的標準全文、驗證數據及自檢報告。
2.信息傳遞與協同管理
新規明確要求藥包材企業在標準變更后,需及時通知關聯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(MAH)。MAH則需評估變更對藥品質量的影響,必要時通過關聯審評渠道提交補充申請。這一機制強化了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責任,要求企業建立高效的信息互通機制,確保變更管理的及時性與透明度。
3.全生命周期質控體系優化
2025版藥典強調藥包材的“預期用途符合性”,引導企業從單一檢測向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延伸。例如,原材料篩選、生產工藝穩定性、包裝系統相容性研究等環節需與檢測標準形成閉環管理,從而系統性降低藥品質量風險。
三、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
此次調整進一步統一了藥包材檢測方法標準,有助于解決過往多版本標準并存導致的執行混亂問題。同時,通過簡化年報申報流程(僅限方法類標準變更),降低了企業的行政負擔,體現了“放管結合”的監管思路。
從行業長期發展看,藥包材企業需加快技術升級,例如引入自動化檢測設備、建立數字化質控平臺,以應對日益嚴格的合規要求。而MAH則需深化對包材質量的認知,將供應商管理納入藥品全生命周期質量體系,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。